創業半年多以來,感謝 Jamie 提供的環境讓我能在草創階段能一邊學習、實踐「精實創業」的方法與精神,一邊探索自己陌生的市場,並且獲得非常多機會聆聽來自不同領域成功人士的經驗分享。然而,有件事是很許多人所不願承認甚至是不太能認同的:很多人的成功多半是靠著「運氣」而來的,且當事人常常不知道為什麼當時會成功。
Jamie 的一篇頗具深度的好文:創業「有成者」的五個共通特質讓大家知道成功決非偶然,而有感於 Jamie 部落格的宗旨:「一個寫給所有網路人和創業人的網誌, 存在的目的是激發思考、辯證,而非尋求認同」,我想分享幾年前看的一本書:Finding Fertile Ground,一本由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一位跟我一樣也叫史考特 Scott A. Shane 的教授所撰寫的一本關於創業的書,他一樣也認為成功決非偶然,但是他有與 Jamie 極為互補的看法。
很多人總會覺得學者沒有什麼實務上的經驗,說的話聽一聽就好。但我認為,從資料分析的角度來說,一個優秀的創業者也會做和 Scott 研究方向相似的事前分析,也很可能得到極為類似的結論,因此我決定在此分享這些研究結果,讓更多人對創業成功有不同層次的認識與了解。
Scott 認為,創業的成功是靠「選擇正確的產業」,他分析統計過幾十年內上千家公司成與敗的因素,他發現成功創業家的關鍵點在於「選擇好的機會開始創業」,而不是一般人所談的是「成功創業家的特質」。
根據 Scott 的研究,新創公司依所屬的產業的不同,表現也相差很大,由於產業的不同,新創公司成為全球五百大企業或是成為上市公司的機率可能差上千倍。例如,1982年以來,美國的前五百大企業成長最快速的私人企業當中,有四分之一是軟體公司,而且容易創業成功的產業,和比較不容易成功的產業相比,新創公司登上「Inc. 500」五百大名單的比率可以相差800倍!
就拿比爾蓋茲來說,它比那些開餐廳的一般創業家成功百萬倍,並不是因為他的人格特質比別人強百萬倍,而是因為DOS作業系統開創出非常有商業價值的機會,而這個機率會比那些餐飲零售生意的商業價值高出百萬倍。
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創業家比別人更願意冒風險、工作勤奮,或是有更好的遠見等等。多數人都相信創業家很特別,這是一種心理學家稱為「基本歸因錯誤」的概念所導致。這個意思是,即使結構性因素解釋了表現,大家都還是想把成功當成是出自人的因素。因此我們會心想軟體工程師、過去三十年成功的軟體創業家的成功,都歸功於創辦那些公司的人。但事實上,如果我們仔細看看資料,他們之所以有好的表現,是因為這些人找到有價值的軟體開發的機會(按:就像台灣硬體製造業趕上了PC瘋狂成長的趨勢潮流,同時期選擇不同行業的優秀創業者則較難也讓其公司有爆發性的成長),而不是由於他們的個人特質。而即便一個人的個人特質很優秀,如果他們錯選了極差的機會來創業,也不能保證他們創業就不會失敗。逆流而上很累人,而且通常會無功而返。
他強調,除了極端少數的例子,要成為成功的創業家是要靠機率的,就像是職業賭徒,他們知道自己不可能贏得每一場賭局,所以他們只在勝算最大的時候下注,有經驗的創業家也是一樣,他們只選擇那些獲利或是上市機率最高的機會。就像創立景網(Netscape)和健康醫療網站(Healtheon)的吉姆.克拉克(Jim Clark)等職業創業家(連續創業的企業家),和提供這些公司融資的創投等專業投資人,幾乎都只注重成功機率最大的高科技產業,因為這些專家知道,在過去25年當中,預測一個產業中有多少家初創公司可以上市或是名列成長最快速前五百大企業的第一項變數,就是技術員工佔這整個產業人力的百分比。而創業家進入何種產業,也是新事業失敗與否的最主要因素,其中又以零售業和餐飲業的失敗機率最高。
這不是暗示人格特質和才能對創業家沒有幫助。當然在所有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一個擁有比較優秀的創業才能和特質的創業家會比其他人要容易成功,只是我們並非活在一個所有條件完全相同的世界。絕大多數創業成功的例子,其實是歸功於創業家所選擇的商業機會(按:蝴蝶效應?起始條件的細微差異對結果產生鉅大的影響)。根據大量研究發現,機會的選擇對創業成功的影響力,遠遠超過個人特質的影響力。因此不管選擇什麼機會,擁有創業家的特質固然重要,但創業最終還是要靠選對進場的機會才能成功。
即使產業對新事業成功的機率有很直接的影響,一般典型的創業家通常還是會從低科技的產業開始,像是零售和餐飲這些失敗率最高且利潤最低的產業。一般典型創業家和成功創業家不同之處是他們選擇了錯誤的產業,因此他們的成功機率變得很渺茫。
這也顯示,多數創業家是自己為自己鋪下失敗之路,這聽起來或許令人沮喪,但卻十分引人深思。這表示,創業家可以藉由選擇正確的產業,跟隨成功的創業家的腳步,增加創業成功的機率。
創業家常認為自己可以克服生活中的重重障礙,但是高科技創業家若想成功,靠的其實是成功地運用「機率」。創業家不但需要運用本身的優勢掌握勝算的機會,確保自己不會往一個一無所知的產業發展,還必須牢記:「選擇正確的產業對成功有絕對的影響」。
雖然我自己身處「網路」產業,而非 Scott 所研究的談「高科技」產業 vs 「傳統產業」的情境底下,但是在這虛實整合日趨緊密的發展下,傳統產業不斷試圖網路化,許多傳統產業本身的特性也會因此帶進這些基於「傳產」的「網路」產業當中(按:像零售、餐飲業的低利潤本質,長期來看也是不會因為減少實體通路而有太大改變,因為在多數企業都已網路化之後,虛擬化節省成本的優勢會執漸消逝,又會回到白熱化的激烈競爭局面)。因此,我相信史教授的這些研究是非常有參考價值的,絕不只是單純的框架外(out of box)思考觀點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